近日,2008届毕业生、上海市黄浦区全讯白菜网教研员章颖莹老师以及2011届毕业生、上海市一师附小副校长贾为卿受邀走进白菜网大全论坛,分别为我院2023级、2022级小学教育本科生作“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双新’改革”专题讲座。
作为2023级小教专业教学实践周的收官活动,6月20日,章颖莹老师以“认识自我-适配职业-深耕教学”为主线,为未来教师的专业成长锚定方向。
章老师以“我是谁,要去向哪里”的灵魂叩问开篇,构建教师自我认知的三维框架。在职业定位层面,她强调教师需成为“有独立思考、自我把控能力及责任担当的个体”,以“面对团队负面评价时先观察再判断”为例,揭示教育场景中避免主观臆断的专业理性——无论是处理学生纠纷还是家长反馈,都需以“真的是这样吗”的质疑精神穿透表象。自我把控能力的培养在案例对比中尤为凸显:非科班出身教师因学生问题崩溃的实例,与小教专业毕业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形成鲜明对照,印证“专业训练是教学应对的基石”。在个体发展维度,章老师提出“自我认知+发挥优势=核心素养”的成长公式,强调教师需以“终身学习”实现“知”与“行”的融合,职业进阶路径应从“合格(实施教学)”迈向“优秀(设计学习)”,最终抵达“卓越(孵化思维)”。
“是否喜欢孩子”是职业适配的首要试金石。章老师指出职业幸福感源于“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既藏在学生豁然开朗的眼神里,也体现在从琐碎事务中发掘的教育价值。她以自身的经历,诠释“热情滋养专业性”的深层逻辑,并提醒学生:当教学热情随时间减退时,需以“专业视角重塑教育认知”,这是持续成长的关键密码。她强调,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基于素养导向的实践”,需以“学科本位”设计有深度的课堂,通过“研读教材(对比版本)到研读课例(独立尝试后对照)”落实细节。针对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章老师特别指出,语文英语的“用”与数学的“思维培养”是学科本质核心,而控班能力、教材熟悉度与“上海微校”等资源运用,是教学落地的三大支柱。
为响应国家教育数智化战略,深入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前沿实践,助力提升师范生素质素养与智能教育能力,赋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6月23日,贾为卿作题为“研训、实践、创新:数智化技术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讲座,从数智赋能教育的角度为2022级同学展现了在双新背景下一师附小的实践探索,为同学们指明了未来小学教育工作的方向。
贾校长开宗明义,指出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在于理念融合。他介绍,一师附小依托“一轴三站”智慧校园架构,将数智基因注入“愉快教育”的“爱、美、趣、创”四要素。即以智能技术深化情感联结,用数字场景重构审美体验,借深瞳优学云平台推送资源激发内驱力,并打造创新实践场域。
在系统推进数智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上,贾校长分享了宝贵经验。一是唤醒数字意识,构建教师成长新生态;二是深耕课堂革命,打造学科融合新范式;三是创新评价体系,构建数据驱动新样态;四是重构管理生态,孕育智慧校园新功能。随后,贾校长结合创新理念,展示了学校数智化转型的显著成果。他生动列举了多学科实践,如数学用智能工具强化逻辑思维,英语借AI对话提升口语,语文靠智能批阅优化写作,体育结合AI体测精准指导,音乐运用光感AI实时反馈技巧,美术利用生成式AI高效创作等,充分展现出技术赋能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令在场同学连连惊叹。
两场讲座,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综合育人能力+师德践行能力”的职业内核,既勾勒了教师素养的立体图景,也通过“深挖知识思想发生点与学生认知盲点”的实操策略,为“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正如章老师所言:“教育是精做高绩的事业,需以‘爱+方法’浇灌,虽累不苦。”这些教育情怀和教育信念如同一颗种子,在未来教师心中埋下关于自身发展的深刻思考。同时,章老师和贾校长的专业发展之路也为在读的小教师范生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供稿/摄影:初等教育系)